北京某军事训练基地,清晨六点,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寂静,一群身着迷彩服的运动员迅速集结,他们不是普通士兵,而是中国击剑国家队的奥运备战队员,在为期两周的封闭军训中,这些平日手持花剑、重剑、佩剑的运动员们体验了完全军事化的生活,这是他们备战2025年巴黎奥运会的重要一环。
本次军训从10月8日开始,涵盖全体击剑国家队奥运备战队员、教练组及保障团队,训练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队列训练、内务整理、军体拳等基础项目,还特别增设了实战化拓展训练和团队协作项目。
“军事训练与竞技体育有着高度相通性。”击剑队领队王键表示,“军人需要的是服从命令、严守纪律、团队协作和顽强拼搏的精神,这些正是高水平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品质,通过军训,我们希望能够强化队员们的心理素质,提高抗压能力。”
在训练场上,女子重剑运动员孙一文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,即使是在军事训练中,她依然展现出奥运冠军的风采。“站军姿和击剑的预备姿势有异曲同工之妙,都需要核心稳定性和持久耐力。”孙一文在休息间隙告诉记者,“不同的是,军姿要求完全静止,而击剑是在静止中准备爆发。”
击剑虽然是以个人为主的项目,但同样需要团队支持,本次军训特别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,安排了多项需要集体完成的训练项目。
男子花剑主力队员莫梓维对此深有感触:“在击剑比赛中,我们通常是独自上场,但背后有教练、队友、保障团队的支持,军训中的集体项目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整个团队,这种意识将帮助我们在奥运赛场上更好地协同作战。”
军训期间,队员们还参与了战术演练和模拟实战训练,这些训练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素质,更培养了战术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——这些都是击剑比赛中至关重要的素质。
高强度军训对运动员的心理韧性提出了严峻挑战,心理专家团队全程跟踪了本次军训,记录了运动员们在极端疲劳状态下的心理变化。
“当身体达到极限时,才是真正锻炼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机。”国家队运动心理辅导老师张薇指出,“我们观察到,队员们通过军训学会了在极度疲劳状态下保持专注,这种能力在奥运会这种高水平竞争中极为重要。”
女子佩剑运动员邵雅琦分享了她的感受:“最困难的是凌晨紧急集合后的五公里越野,当时真的想放弃,但听到战友们的鼓励,我还是坚持下来了,这种经历让我相信,在奥运赛场上,我也能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超越自我。”
这不是击剑国家队第一次在奥运备战周期引入军训,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21年东京奥运会前,队伍都组织了类似活动,并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“从之前两届奥运会的经验来看,军训带来的纪律性和团队凝聚力能够直接转化为赛场上的优势。”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表示,“在里约和东京,我们都看到了军训的积极效果,这次我们进一步优化了训练内容,使其更加贴近击剑项目的实际需求。”
对比前两次军训,本次训练更加注重与击剑专项特点的结合,训练中设计了大量需要快速决策、准确执行的项目,模拟击剑比赛中瞬息万变的形势。
随着军训进入尾声,教练组已经开始评估训练成果如何转化为赛场优势。
“击剑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意志和心理的对抗。”男子重剑主教练黎国介指出,“通过军训kaiyun sports,队员们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,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,这些品质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够决定比赛胜负。”
技术分析团队也在军训中收集了大量数据,研究军事训练对击剑专项能力的影响,初步数据显示,队员们的反应速度、决策准确性和持久专注力都有明显提升。

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临近,这次军训成为击剑国家队备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,队伍将转入更加专项化的技术训练和实战模拟。
“军训是我们备战奥运的第一阶段,为全年的训练打下了基础。”击剑队总教练雨歌·欧伯利表示,“从现在到巴黎奥运会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这次军训让队伍以更好的状态开启接下来的备战工作。”
队员们也纷纷表示,军训经历让他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理解,男子佩剑运动员沈晨明说:“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仅是追求更快、更高、更强,还包括相互理解和友谊团结,军训中的团队协作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。”
随着结训仪式的举行,击剑国家队的军训画上圆满句号,迷彩服将被换回击剑服,军营将被训练馆取代,但这段经历所带来的纪律性、团队精神和顽强意志将继续伴随队员们,直到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。

中国击剑队正在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巴黎奥运会迈进,期待在塞纳河畔再次展现中国剑客的风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