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术师列60大电影与旅游目的地引热议,中国城市缺席背后的产业反思
国际知名体育与娱乐跨界平台“魔术师”发布了《2025年全球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目的地60强榜单》,该榜单综合了电影取景地、体育赛事影响力、文化旅游体验等多元指标,评选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,令人意外的是,中国城市在此次评选中无一入选,引发了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领域的广泛讨论。

榜单背景与评选标准
“魔术师”平台由前NBA传奇球星魔术师约翰逊参与创立,长期致力于挖掘体育与娱乐、旅游的跨界价值,此次榜单的评选团队包括体育经济学家、电影制片人及旅游规划师,从以下维度进行评估:
入选城市包括巴黎(2024奥运会主办地)、洛杉矶(多部体育电影取景地)、巴塞罗那(足球文化与建筑艺术结合典范)等,北京、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虽曾举办2008奥运会、2022冬奥会等国际盛事,却未能进入榜单。
中国城市缺席的深层原因
分析人士指出,中国城市落选并非源于硬件设施的不足,而是软实力与文化融合的短板。
体育文化符号的全球影响力有限,尽管中国在竞技体育领域成绩斐然,但体育文化尚未通过影视作品形成国际性IP,洛杉矶凭借《洛奇》《空中大灌篮》等电影,将城市形象与体育精神深度绑定;而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如《夺冠》虽在国内引发共鸣,却未能形成全球性的文化输出。
体育旅游产业链条碎片化,许多中国城市的体育场馆在赛事后利用率低,未能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资产,以北京“鸟巢”为例,其赛后运营虽尝试结合旅游与商业,但缺乏与本地文化、影视IP的联动,难以吸引国际游客深度体验。
国际化营销策略不足,榜单中入选的东京、墨尔本等城市,均通过体育赛事与电影、音乐节等跨界活动捆绑推广,而中国城市更侧重短期赛事宣传,未能构建长期品牌形象。
体育旅游的未来趋势与机遇
尽管此次榜单未见中国城市,但业内专家认为,这为中国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转型契机。

国际体育旅游协会负责人马克·斯图尔特表示:“未来五年,体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将从‘硬件规模’转向‘文化共鸣’,中国城市需更注重讲述体育背后的故事,而非仅追求赛事数量。”
“魔术师”榜单的发布,不仅反映了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价值转向,也为中国城市敲响了警钟,在体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如何将竞技成绩转化为文化影响力,如何让场馆成为游客心中的“必访之地”,已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,随着2025年世界杯、2027年亚洲杯等国际赛事陆续落户中国,这片东方土地仍有潜力成为未来体育旅游的新高地,但前提是打破传统思维,用创新与包容书写下一章传奇。